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计划管理 / 正文

西安文理学院关于修订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纲领。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本科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纲领。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陕西省《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对 2022 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原则,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核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立足学校实际与放眼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相结合、学生现实需要与终身发展相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需要与学生多样化发展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基础,强化专业,提升素质,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培养方案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立足西安、面向陕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以生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心理需求和学习特点,为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志趣、特长与潜能创造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教学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进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三位一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产出导向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新要求,以突出能力培养的产出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学科专业建设基础和办学优势,科学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在充分市场调研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广泛听取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专家及毕业生意见建议,重新确定各专业可评价的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并根据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确定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明确课程逻辑关系,根据岗位需求倒推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要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制定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将毕业要求落实到具体课程,通过全面贯彻课程教学大纲形成有效课程教学,实现课程学习成果,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

(三)坚持能力培养

注重能力,完善课程体系。按照“学分适度、结构简约、内容精准”的基本思路,合理设置符合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与通用能力、学科专业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专业课侧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注重学生通用能力(可迁移的跨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职业岗位领域专业特定能力)协同培养;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创业。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训练和业界实践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将创新创业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分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坚持校企互动战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各专业要有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进一步创新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逐步做到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结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特别是解决一线复杂应用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逐步加大订单培养、合作培养比例,鼓励带薪实习,逐步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型办学格局。

(四)坚持质量标准

认真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四新专业建设、新一轮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行业准入等重要规范、标准和要求。工科专业要参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专业补充标准,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师范类专业要参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相关要求。省一流专业、办学历史长、社会认可度高的师范类专业按照师范认证的第三级,即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卓越标准,建立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其它师范类专业按照师范认证的第二级,即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合格标准,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文科类专业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其他专业也应参照已有专业评估(认证)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三、基本要求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深化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等文件精神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统筹兼顾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要求与职业发展的长远需要,构建“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教育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师教育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按照认证标准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必修模块和教师教育选修模块;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贯穿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2.深化非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学校非师范类专业综合优势,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需求。文科类专业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新文科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以及新文科实践教育体系。更新理念,推进新文科协同育人创新,探索构建跨专业、跨院校、跨行业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组成“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工管类专业以新工(商)科建设、工商管理和工程教育认证为引领,建立健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育体系。探索构建“新工科”产教融合的校企联合培养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二)完善课程体系结构,深化“五育”并举

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在公共基础选修模块开设1学分“四史类”必选课,全部思政课程按照省级一流课程标准建设。全校所有课程教学大纲中均需明确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课程目标。

创新专业课程体系。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和“四新”专业建设标准,立足专业办学优势与特色,积极吸纳优秀企业家、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专业课程体系论证,落实“产出导向”课程体系。

加强体育教育、军事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发展校园体育文化,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养成天天锻炼、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在公共基础必修模块开设2学分《军事理论》必选课,包含1学分军事教育和1学分国家安全教育;在公共基础必修模块开设2学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联合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健全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建立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机制,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

加强美育教育。在公共基础选修模块开设2学分公共艺术类必选课,鼓励各专业适度开设专业与美育相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结合第二课堂推广美育活动到班级、到宿舍,通过审美教育、体验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立美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

加强劳动教育。在公共基础选修模块开设2学分《劳动教育》必选课,强化课程实践,进行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和岗位体验,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合理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创新开设方式。同时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统筹推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 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创业一体化设计,将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理工类专业要加大对实验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整合,统筹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大力加强探究性课程、开放实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化课程、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推进应用性强的工管类专业建设现代产业学院。

(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课堂教学理念。实施课堂革命,打破沉默课堂,深化研讨式、启发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大混合式教学推进力度;强化课程质量意识,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打造一批中省校级一流课程。

(五)深化学生评价方式改革

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评价、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深化课程考核机制改革,推行课程考核“双过半”制度,以“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学习效果”为核心的课程过程性考核占比大于50%,以“分析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开卷、半开卷考核课程门数占比大于50%;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优化活动类别、内容、学分构成,改革考核方式,把第二课堂的8学分(不计入总学分)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内容框架

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学制与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条件;专业教学计划表;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安排表;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表或修读第二学位教学计划表。

、具体要求

(一)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1.培养目标

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合适的、细化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表述应准确、具体、可测,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2.毕业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专业认证等先进的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明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描述,用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教学活动发挥成果导向作用。

毕业要求描述需要聚焦于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专业涉及的复杂应用问题的能力,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毕业要求应反映学生毕业时具有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学生的知识水平:体现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学生的专业能力:体现学生学以致用和职业发展能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修养等综合素质。

各专业自行设计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要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进行科学表述,能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工科专业的毕业要求应能全面覆盖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内容,师范类专业的毕业要求应能全面覆盖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内容。其他专业参考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确定毕业要求。

(二)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

课程体系是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基石,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根据三个原则:一是反向设计原则,根据毕业要求确定培养内容和方式,再进行课程配置,形成课程体系。二是一体化原则,解决专业涉及的复杂应用问题能力培养要一脉相承、全局考虑和无缝衔接。三是正向支撑原则,要求制定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明确各门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具体项目。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如下所示: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1.2

2.1

2.2

3.1

3.2

4.1

2.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10.1

10.2

11.1

11.2

12.1

12.2


课程1








H









L









课程2

M




M










H











课程3



L






M








M








备注:

1.表中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课程与主要的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

2.H(强)、M(中)、L(弱),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度强弱程度,一般一门课程最多支撑5项毕业要求。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由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分条说明确定。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是指由培养目标所决定并为获得能力结构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体系,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填写。

每专业确定6-12门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课程必须包含。

(四)学制、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

1.学制与修业年限

全校所有本科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4-6年。对休学创新创业的,修业年限放宽至8年。

2.授予学位

按《西安文理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执行。

(五)学分、学时与教学安排

1.学分计算

(1)学分计算最小单位为0.5学分,所有课程均以学期内课时总量为单位按舍尾法计算学分。对于要求高、学时多的课程可分学期安排,安排几个学期就按几门课程计。

(2)原则上理论教学课程、艺术类技能课程每16学时计1学分。

(3)公共体育、教师口语表达、教师书写技能、独立设课的实验课、课内实验实践环节等原则上每32学时计1学分。

(4)集中进行的综合(开放)实验、各类实(见)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每周计1学分,1周按30学时安排教学工作,包括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时间。其中教育实践总学分(见习、实习、研习等环节)不少于18学分,累计时间不少于18周;毕业论文(设计)安排10-14周,中间可穿插其它教学活动,总学分一般不超过10学分。

2.总学分与总学时

(1)总学分

各专业应修课程总学分约165±5学分。

(2)总学时

课内总学时原则上控制在2100-2300之间,平均周学时原则控制在20-26学时。低年级周学时应较高,以后逐渐减少。

3.教学安排

实行每学年2学期制,每学期教学活动安排19--20周。其中各理论课教学总周数不超过16周,法定节假日1周,实践教学周1-2周,期末课程考试周1-2周。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安排根据需要可分若干时段实施,也可连同寒暑假一起安排。课程教学安排尽量集中,一般按4学时/周安排。所有课程的考试,原则上应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进行;全校性公共课的考试,由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安排考试时间。鼓励结合实际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改革。

(六)课程体系及设置

1.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三部分构成,每个平台下设若干课程模块。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1 课程体系结构一览表

课程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构成

建议学分安排

通识教育平台

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教育类、外国语言类、人文素养类、军事体育类、计算机基础类、其他类。2.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

40-45学分

公共选修课程

分为四史、艺术与审美、劳动教育、创新与创业、人文与社会、技术与工具、科学与环境等7类,学生须选修8学分以上的课程方可毕业。具体按《西安文理学院公共课选修管理办法》规定实施。

8-10学分

专业教育平台

学科专业

基础课程

学科各专业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和为达到国家对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的基本要求而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包含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的通识课程)

25-40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

每专业确定6-12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为考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加以重点建设,确保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0-30学分

专业选修方向一

根据学生就业、专业发展方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需求开设的深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类专业课程。各专业可以根据需要开设1-3个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20-40学分

专业选修方向二

集中实践课程

入学教育、军训、认知实习、专业见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践课程、专业特色创新实践课、毕业设计(论文)。

25-45学分

素质拓展平台

第二课堂实践与

创新创业活动

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技能拓展、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读书阅览等活动均可认定相应学分,具体细则参见《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学分认定标准参照表》。

8学分

合计

170学分

2.各类课程的设置要求

课程修读方式分必修与选修,必修课程占总学分的80%左右,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20%左右。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的比重为:人文艺术类不应少于总学分的25%,理工农类不应少于总学分35%。各类课程均实行归口管理,原则上一门课程只有一个课程编号,只能属于一个教学部门。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大类,由教务处统一设置。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校所有专业均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规定课程的设置和开课要求。这一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类、外国语言类、人文素养类、军事体育类、计算机基础类与其他类六大模块。另一部分由学校遵循分类指导的原则设置,主要包括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课程,由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开设,具体教学大纲由开课学院与所在学院商定。

2)公共选修课程统一要求为不少于8学分,分为①四史类(1学分)②艺术与审美类(2学分)③劳动教育(2学分)④创新与创业类(2学分)⑤人文与社会类、科学与环境类、技术与工具类(1学分),其中,四史类、艺术与审美类、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类的7学分为必选,具体按《西安文理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执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深造或就业需要,选修其他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本专业培养方案已列入必修课程的相同名称或相同内容的重复课程除外)或修读国内外MOOC课程,考核合格或拿到相应证明后可视为公共选修课学分。

(2)专业教育平台课程

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由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构成,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由学院及各专业负责设置,根据学校对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需求,学院要面向行业、企业和岗位需求,结合自身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应当在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中适当引入或开设企业课程、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的课程、双创试点课程。

1)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业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和为达到国家对该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的基本要求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要解决好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需求脱节的问题。各二级学院要打通相同、相近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注重内容的拓展性,构建统一平台,以加强基础,适度拓宽专业口径。

2)专业核心课程:每专业确定6-12门专业核心课程,给予每门核心课程足够的学分保障,全部为考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应重点建设,确保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3)专业选修课程:鼓励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每个专业可设置1-3个方向模块,反映多口径培养的个性化要求,围绕就业方向焦距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就业岗位群或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课程模块,鼓励校地合作共建课程群。鼓励开设学科前沿或知识深化课程,提供给对科学研究、专业深造感兴趣的学生。鼓励全校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或就业需要辅修专业课程或修读第二学位课程,达不到获取辅修毕业证与第二学士学位证时已获得学分课程可置换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4)集中实践课程

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各类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综合实践实训课程、专业特色创新实践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务必体现从基础到综合,从常规到创新,从专业到拓展的立体实践架构。

(3)素质拓展平台课程

1)创新创业教育计划

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加强“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学校总体安排学生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计划总学分不少于8学分,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中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2学分,公共选修课中的创新与创业类课程2学分,专业创新创业试点课程不少于4学分。专业创新创业试点课程类别不受限制,可以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实践课程中选择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或教师科研密切相关的课程进行试点,将创新创业理念、内涵融入专业教育。

2)综合素质提升计划

为强化人才培养的课内外一体化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根据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的成才需求,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各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明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目标、细化内容与形式,并加强与之配套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技能拓展、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读书阅览等活动均可认定相应学分,不少于8学分(不计入总学分,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4)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设置

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包括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拓展课程,修读方式有必修与选修两种,师范类专业学生与分流在师范教育方向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教师教育课程学分。

各师范类专业应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整体设计、分阶段安排教育实践的内容,精心组织体验与反思,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8周制度。并且不断丰富创新教育实践的形式:采取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实习等多种形式,丰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体验,提升教育实践效果。

各师范类专业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制定《XX专业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实施方案》,其中应包括“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专业核心技能”等教师基本功项目,并将从教基本功纳入毕业要求。制定具体训练措施、考核办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专业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师范生从教基本功有效提升。

、有关说明

1.关于修读第二学位

第二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由相关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制订,课程一般设10-13门,总学分为40-50学分,总学时不超过800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128学时,毕业论文(设计)不少于10周。修读第二学位的组织与管理按照《西安文理学院双学士学位教育实施办法》执行。各专业要引导学生根据志趣和专业需求修读第二学位。

2.关于辅修专业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每个专业应尽量为其他专业学生开设辅修专业。每个辅修专业应开设本专业核心课程4-5门,16学分左右。学生可根据志趣及职业需求,修完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表中全部课程且考核合格,毕业时在获得本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3.关于大类招生

按照大类招生的专业,分流培养的模式可采用1+3、2+2等多种学程结构模式。

4.关于国际交流项目学分置换

国(境)内外留学项目、短期交流项目、校际交流项目所修读的课程、参加的实习或其它实践活动可以根据《西安文理学院学生课程、创新创业学分置换及成绩认定管理办法》替换相关课程学分,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可通过线上学习方式获得学分,毕业论文可以采取网络答辩等形式获得学分。

5.关于课外自主学习

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性质自主确定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方案,按 1:1 确定课内、外学时比,课内讲授突出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外要布置一定数量与难度的作业,要指定课外阅读与参考书目,确保课外自主学习要达到16学时以上,每1学分达到32学时学习负荷(Workload)。

6.其它注意事项

(1)第八学期不安排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

(2)每学期课程考核安排(时间、计划)由学院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制定。

(3)课程编号规则由学校制定,各二级学院应严格按编号规定的要求,对本教学部门所属课程进行编号。

七、组织实施

1.各教学单位要充分认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专门团队,采用“倒推法”,即沿着企业(行业)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能力分析表制定——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培养方案草拟——校企共同论证——学校审批的路线进行制定。

2.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须根据课程目标服务或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导向的课程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后,各单位要组织力量修订与此配套的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需包含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方案与参考书目。学科专业基础课按照服务于专业能力培养的总要求,由专业所在学院牵头,组织开课学院及校外专家论证;专业课程由所在学院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论证。

3.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涉及基础课程、跨系课程,各单位要注意及时沟通协调,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各单位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严格执行本意见的要求,要按附件6体例规定进行编写,包括表格格式、字体、字号等一般不准变更。

4.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2)于2022年9月新生入学后执行。


附件1:

西安文理学院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类型

学科门类

审批时间

所在学院

01

050101

汉语言文学

S

文学

1990.11.16

文学院

02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J

文学

2008.01.28

03

050107T

秘书学

J

文学

2008.01.28

04

050303

广告学

F

文学

2011.08.23

05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F

艺术学

2004.11.30

06

050201

英语

J

文学

2003.11.04

外国语学院

07

050207

日语

F

文学

2009.09.08

08

050261

翻译

F

文学

2017.03.13

09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J

理学

1990.11.16

信息工程学院

10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F

工学

2003.11.11

11

080905

物联网工程

F

工学

2014.03.13

12

080902

软件工程

F

工学

2007.02.25

13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F

工学

2003.11.04

14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F

理学

2019.03.21

15

070201

物理学

J

理学

2003.11.11

机械与材料工程

学院

16

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

F

工学

2015.03.13

17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F

工学

2004.11.30

18

080801

自动化

F

工学

2006.11.20

19

080803T

机器人工程

F

工学

2017.03.13

20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F

工学

2017.03.13

21

080303T

智能感知工程

F

工学

2021.02.26

22

070301

化学

J

理学

2003.11.04

化学工程学院

23

070302

应用化学

F

理学

2005.10.26

24

0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F

工学

2009.09.08

25

082709T

食品安全与检测

F

工学

2021.02.26

26

071001

生物科学

J

理学

2003.11.11

生物与环境工程

学院

27

082504

环境生态工程

F

工学

2013.03.28

28

070502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F

理学

2016.04.01

29

083002T

生物制药

F

工学

2021.02.26

30

081205T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F

 工学

2021.12.10

31

040106

学前教育

S

教育学

2008.09.10

学前教育学院

32

040201

体育教育

S

教育学

2003.11.04

体育学院

33

040107

小学教育

S

教育学

2008.09.10

师范学院

34

071102

应用心理学

J

理学

2005.10.26

35

130405T

书法学

艺术学

2019.03.21

36

120203K

会计学

F

管理学

2005.04.07

经济管理学院

37

120202

市场营销

F

管理学

2006.11.20

38

020307T

经济与金融

F

经济学

2016.04.01

39

120801

电子商务

F

工学

2016.04.01

40

120414T

  养老服务管理

F

管理学

2021.12.10

41

060101

历史学

J

历史学

2004.11.30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42

060104

文物与博物馆学

F

历史学

2016.04.01

43

120901K

旅游管理

F

管理学

2004.04.05

44

130202

音乐学

J

艺术学

2005.10.26

音乐学院

45

130201

音乐表演

F

艺术学

2006.11.20

46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F

艺术学

2003.11.04

美术与设计学院

47

130401

美术学

J

艺术学

2004.11.30

48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F

艺术学

2013.03.28

49

130506

公共艺术

F

艺术学

2014.03.13

50

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J

法学

2003.11.11

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1.专业代码后带“*”的表示目录内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专业代码后带“△”的表示目录内需从严控制设置的专业;专业代码后带“Y”的表示引导性专业;专业代码后带“W”的表示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后带“S”的表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专业代码后带“T”的表示目录内特设专业;专业代码后带“K”的表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2.专业类型中,“S”表示师范类,“J”表示师范、非师范兼有,“F”表示非师范类









附件2

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适用专业

开课

单位

理论

实践







思想政治

教育类

G00063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0

40

0.5W

1

2

考试

思政专业除外

马克思主义学院

G0006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0

40

0.5w

2

1

考试

思政、历史、

文物与博物馆

专业除外

G0006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0

40

0.5w

3

4

考试

思政专业除外

G0006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0

40

0.5w

4

3

考试

思政专业除外

G0006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0

40

0.5w

5

6

考试

思政专业除外

G00018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1-4

考查

所有专业

注:思政课实践教学2.5学分,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社会调研、读书报告、作品设计和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2.5周的实践教学。

外国语言类

G00055/

G00044

大学英语I/1

4

64

64


1

考试

英语、日语、翻译专业除外

外国语

学院

G00019/

G00045

大学英语II/2

4

64

64


2

考试

G00020/

G00023

大学英语III/3

4

64

64


3

考试

G00022

大学英语拓展模块

2

32

32


4

考查

注:大学英语课程推行分级分类教学,非“音体美”专业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划分A、B级,A、B级学生一至三学期开设大学英语I至III;“音体美”专业不分级,一至三学期开设大学英语(音体美类)13。所有学生第4学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专业发展需要选修大学英语拓展模块课程。通过英语四级或其它相应的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学生可以申请免修第三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

人文素养类

G00049

写作与表达

2

32

32


1-4

考查

全校所有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一门人文素养类课程

文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G00025

大学语文

2

32

32


1-4

考查

G00046

中国传统文化

2

32

32


1-4

考查

G00050

国学经典导读

2

32

32


1-4

考查

G00051

关学概论

2

32

32


1-4

考查

G00052

长安历史文化概论

2

32

32


1-4

考查

G00053

西安古都和城市文化

2

32

32


1-4

考查

军事体育类

901101

公共体育I

1

32


32

1

考试

体育教育专业

除外

体育学院

901102

公共体育II

1

32


32

2

考试

901103

公共体育III

1

32


32

3

考试

901104

公共体育IV

1

32


32

4

考试

G00043

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

2



2W

1

考查

所有专业

学生处

G00068

军事理论

2

32

32


2

考试

所有专业

学生处

注:公共体育I-IV均为俱乐部制选项课程,包括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健美操、武术、定向运动、田径等,每个项目至少修读一个学年。

计算机

基础类

G00054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2.5

48

32

16

2

1

考试(机试)

计算机类专业

除外

信息工程学院

注:非计算机类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类课程采用“1+X”方案,“1”指通识型课程,开设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2.5学分,必修),每学年初新生入校时参加计算机入学考试,考试合格学生可免修该课程,考试不合格必须学习该课程,入学考试及授课由信息工程学院承担;“X”指技术型课程,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开设不少于2学分的课程,授课由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协商承担。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专业相关工具的能力,鼓励结合案例的项目化教学。

其它类

G00047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含专业导论)

2

32

32


1-7

考查

所有专业

学生所在学院、招就处与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G0006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1-2

考查

师范学院

注: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大学四年,包括专业导论、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创业三部分内容,由学生所在学院、招就处与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共同完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贯穿大学四年,一至二学期完成理论课学习,三至八学期通过专家讲座、广播、电视、网络、校刊、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附件3

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考核

方式

适用专业

开课

单位

理论

实践

大学数学

G00026

高等数学AI  

6

96

96


1

考试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专业

信息工程学院

G00027

高等数学AII

4

64

64


2

考试

G00028

高等数学BI

4

64

64


1

考试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环境生态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经济与金融

G00029

高等数学 BII

4

64

64


2

考试

G00030

高等数学 CI

4

64

64


1

考试

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应用心理学等专业

G00031

高等数学 CII

3

48

48


2

考试

G0003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

48

48


2

考试/考查

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为考查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物理学等专业为考试课程

G0003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2

32

32


2

考试/考查

旅游管理等为考查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与金融等专业为考试课程

G00034

线性代数

2

32

32


1

考试

物理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与金融等专业

大学物理


G00004

大学物理AI

4.5

72

72


2

考试

模块A根据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所给非物理专业理工类大学物理基本要求制定,用于理科、师范类以及对物理学有较高要求的工科专业。如数学类、化学类、生物类、机械类等专业选用。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G00005

大学物理AI实验

1

32


32

2

考查

G00070

大学物理AII

4.5

72

72


3

考试

G00071

大学物理AII实验

1

32


32

3

考查

G00006

大学物理BI

4

64

64


2

考试

模块B根据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所给非物理专业理工类大学物理最低要求制定。适合课时较少的化学类、生物科学类、机械类专业选用,也适合对物理科学素质要求较高的其他理工专业如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电子信息类、化学工程类专业选用。

G00007

大学物理BII

4

64

64


3

考试

G00008

大学物理B实验

1.5

48


48

3

考查

G00009

大学物理CI

3.5

64

48

16

2

考试

模块C供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中对物理有要的专业选用,如计算机类、地理类、环境类、以及其他理工农类专业。

G00010

大学物CII

3.5

64

48

16

3

考试

G00013

大学物理讲座

3

48

48


任意

考查

供文史经管艺术类选修

大学化学

G00072

基础化学

3.5

64

52

12

2

考试

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

化学工程学院

G00002

基础化学

3.5

64

52

12

1

考试

生物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等专业

G00003

基础化学

3.5

64

52

12

2

考试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AⅠ: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高等数学AⅡ: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多元函数的积分学及其应用(包含二重、三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无穷级数

高等数学BⅠ: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高等数学BⅡ: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多元函数的积分学及其应用(不讲三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无穷级数(不讲傅里叶级数)

高等数学CⅠ: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高等数学CⅡ: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多元函数的积分学及其应用(不讲三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无穷级数(不讲傅里叶级数)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AI: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热力学,分子运动学,机械振动与波,狭义相对论力学简介,专题选讲

大学物理AII: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磁场,电磁感应,电介质与磁介质,几何光学,物理光学,量子力学基础,专题选讲

大学物理BI:质点力学,刚体力学,热力学,分子运动学,机械振动与波,狭义相对论力学简介

大学物理BII: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磁场,电磁感应,电介质与磁介质,几何光学,物理光学,量子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CI:力学,热学,振动与波,狭义相对论力学简介

大学物理CII: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基础


大学化学教学内容

基础化学:化学基本定律、结构与性质、电化学、主要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化学分析及主要方法

基础化学Ⅰ:化学基本原理、主要无机化合物、化学分析概论及主要方法

基础化学Ⅱ:有机化学概述、各类主要有机化合物







附件4

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开设

学期

备注

讲课

实践

必修课

教育学科课程

G00040

●教育学

3

48

48


考试

4

12学分

G00039

●教育心理学

3

48

48


考试

3

G00041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2

32

32


考试

2


●学科教学论

3




考试


G0007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1

16

16


考试

4

教育技能

课程


教师口语表达

1

32


32

考查


4学分


教师书写技能

1

32


32

考查



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

2




考试


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见习、实习、研习

18






18学分



☆教师礼仪练习








☆书写技能实践








☆微格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名师观摩








☆地方基础教育调查研究







选修课

教育拓展课程


微课制作与应用

1.5

32

16

16

考查


至少选修2学分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

1

16

16


考查



多媒体课件制作

1

16

16


考查



听评课与面试技巧

1

16

16


考查



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1

16

16


考查



教育活动设计

1

16

16


考查



班级管理

1

16

16


考查



教育科研方法

1

16

16


考查



教育统计与测量

1

16

16


考查



中小学心理辅导

1

16

16


考查



中外教育史

1

16

16


考查



经典教育名著导读

1

16

16


考查


合计

36







注:1.全校师范类专业(除小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设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各专业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模块来设置。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具体开设时间由各专业确定,由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在第5学期,建议必修课开设时间尽量前置,选修课开设学期可以适当延后,各专业需在选修课中至少选取2学分作为必须完成的课程计划。

2.带“●”者为教师资格类课程,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任意选修的方式修读上述课程。

3.教育实践应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主要包含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实践内容包含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累计不少于18周,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灵活设置见习与实习的时间、内容、方式等。带“☆”者为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的必修课程,在实习期间完成,不另计学时、学分。

4.各师范类专业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制定《XX专业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实施方案》,其中应包括“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专业核心技能”等教师基本功项目,并将从教基本功纳入毕业要求。制定具体训练措施、考核办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专业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师范生从教基本功有效提升。

5.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设置具有专业特色的个性化教育类课程。


附件5:西安文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体例

该体例仅作参考,不仅限于此,师范专业结合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工科专业结合工程认证要求,其他专业可参考师范认证要求。

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黑体,三号)

(专业代码:XXXXXX,以2012目录为准)(黑体,小四)

一、培养目标(黑体,五号)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立足西安、面向陕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制定合适的、细化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要描述准确,明确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性质,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1.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2.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的目标

二、毕业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培养规格、专业认证等先进的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明确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描述,用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对教学活动发挥成果导向作用。

毕业要求描述需要聚焦于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专业涉及的复杂应用问题的能力,体现本专业的特色,毕业要求应反映学生毕业时具有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学生的知识水平:体现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学生的专业能力:体现学生学以致用和职业发展能力;

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学生应具备的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修养等综合素质。

各专业自行设计毕业要求,将毕业要求表达成具有可衡量性、导向性、逻辑性、专业特点的指标点,引导教师有针对性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

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矩阵图

(范例,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




毕业要求-3

……




毕业要求-4

……



毕业要求-5

……



毕业要求-6

……



毕业要求-7

……



毕业要求-8

……




毕业要求-9

……





毕业要求-10

……






毕业要求-11

……




毕业要求-12

……




三、毕业要求与课程关联矩阵范例,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毕业要求和指标点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1.2

2.1

2.2

3.1

3.2

4.1

2.2

5.1

5.2

6.1

6.2

7.1

7.2

8.1

8.2

9.1

9.2

10.1

10.2

11.1

11.2

12.1

12.2


课程1








H









L









课程2

M




M










H











课程3



L






M








M








备注:1.表中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课程与主要的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

2.H(强)、M(中)、L(弱),表示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关联度强弱程度,一般一门课程最多支撑5项毕业要求。课程支撑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由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分条说明确定。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本专业所属主干学科;

核心课程以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要求为基础罗列, 每专业确定6-12门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4—6年。

六、授予学位

XX学学士。

七、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条件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数

学时数

学时分配

学分

比例

讲授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选修

8

128

128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选修






集中实践课程

必修


-

-

-


选修



第二课堂实践与

创新创业活动


8)

-

-

-


合计






总学分 ,总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 ,实践学时 ;集中性实践教学学分 ,实践教学总学分学分 ,实践教学占总学分 %。

必修课学分 ,占总学分 %,学时,占总学时 %;选修课学分 ,占总学分 %,学时,占总学时 %。

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完成总学分XX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基础必修XX学分,公共选修8学分,学科专业基础必修XX学分,专业核心课程必修XX学分,专业(方向)选修XX学分,集中实践课程XX学分。

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8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八、专业教学计划表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考试学期

考查

学期

备注

理论

实践

通识教育平台

公共基础课程必修

G00063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0

40

0.5W




G0006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0

40

0.5W




G0006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0

40

0.5W




G0006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0

40

0.5W




G0006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0

40

0.5W




G00018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1-4


G00055

大学英语I

4

64

64





G00019

大学英语II

4

64

64





G00020

大学英语III

4

64

64





901101

公共体育

1

32


32

1



901102

公共体育

1

32


32

2



901103

公共体育

1

32


32

3



901104

公共体育

1

32


32

4



G00054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2.5

48

32

16

2

1



G00047

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

2

32

32


1-7



G0006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1-2



G00068

军事理论

2

32

32


2





















小计








选修


公共选修课程

8

128

128





备注

全校学生必须从四史类(1学分)、艺术与审美类(2学分)、劳动教育(2学分)、创新与创业类(2学分)、人文与社会类、科学与环境类、技术与工具类(1学分)中选修8个学分。其中,四史类、艺术与审美类、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类的7学分为必选,具体按《西安文理学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执行。

专业教育平台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小计








备注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























































小计








备注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选修方向一





































小计








备注


专业选修方向二





































小计








备注


集中实践课程必修


入学教育


1W






G00043

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

2

2W







公益劳动


2W







认知实习(专业见习)









生产实习(专业实习)









课程设计









学年论文









毕业实习(教育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小计








备注


集中实践课程选修









































































小计








备注


总计








注:1.“备注”一栏中可注明线上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改革的特征或其他需注明的课程特征;

  2.画“-”的单元格表示不用填写;

  3.专业创新创业试点课程需在备注里注明。

九、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安排表

类别

活动内容

学分

活动安排及要求

考核办法

思想道德素质





科技创新创业





技能拓展





文体活动





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





读书阅览





注:第二课堂各类别活动内容,由各学院参照学校“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学分认定标准参照表”自行设计,按《西安文理学院第二课堂实践与创新活动学分制实施办法》进行考核并认定学分。

十、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理论

实践














































小计








十一、各学期开课计划表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查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查

































































































小计




小计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

















































































小计




小计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

















































































小计




小计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考试/

































小计




小计





方案制定执笔人:

编写成员:

方案制定负责人:



上一条:西安文理学院2022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关闭

版权所有 © 2024-2099 西安文理学院

地址: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 邮编: 71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