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新专业设置与建设管理办法

教发〔20171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对接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努力实现我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间的结构平衡和良性互动。

2.特色性原则。集中资源建设新办专业,凸显区域和学校的优势、特色。

3.整体性原则。最终实现我校本科专业数量、类别等结构的动态优化。

二、新专业设置  

1.申请设置的专业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必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及省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符合学校定位和发展规划,必须具有相对稳定、足够数量的人才需求,招生规模每年不低于三十人。

2.申请设置的专业必须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要求,并充分考虑国内及省内专业布点情况,有利于相关学科与专业的相互支撑。对于专业面窄、针对性强的专业,原则上不再增设;无法在短期内达到省内高校该专业中等及以上水平者,暂缓增设。

3.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规划开展专业建设。申请设置的专业须有与行业或产业紧密结合的实践基础,具备至少1个稳定的对外合作单位。当全校专业数量额满后,如再拟新建专业,则必须考虑合并或撤销其它专业。新建专业必须考虑学校人、财、物的承担能力,不能影响现有的专业和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4.申请设置的专业必须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包括有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具备六人(含)以上的专任教师队伍为该专业全职开课,以及完成专业教学必需的实验技术人员,科学规范的培养方案,完成培养方案所必需的教辅人员、经费、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习基地等,以及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其中教师学术背景需与相关专业相符。

5.申请设置专业的学院应组织相关专家针对社会需求、办学条件等进行论证,包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培养方案及其论证报告、专业发展规划、师资情况、学科相近专业的专业评估报告等必要文件,以及由用人部门提供的可靠数据或市场调研结果的书面报告。每个学院申报不得多于1/年。

6.教务处组织学院的专业设置工作。通过《西安文理学院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见附件),对拟申报专业进行评估,评估分值60分以上为基本具备专业设置条件。可以视情况通过专业设置评审或者不通过专业设置评审; 85分以上为优先设置专业条件。

7.拟申报新专业的学院要按照相关通知要求按时报送材料,并向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汇报拟增设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委员投票表决,确定申报专业后,按要求将申请材料上传至教育部网站公示。

8.公示期满后,学校将公示期间所提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及申请材料报送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审核通过后报送教育部,教育部公布新专业备案结果。

三、新专业建设

1.学校将给予获批的专业20万元新办专业建设经费(分4年拨付,每年5万),主要用于支持新办专业建设的调研论证、师资培养、新课程的建设、教材讲义的编写等必要的专业建设工作。

2.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新专业负责人的聘任工作。新专业负责人在学院的指导下制订专业建设规划,依据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方案,组织制订各教学环节教学大纲。

3.学院要保证完成新专业教学任务的师资数量和质量。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注重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一支满足新专业需要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教学梯队。

4.要本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合理设置课程,注重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合理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优先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引导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逐步建成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5.要重视新专业的教材建设。优先选用优秀教材,完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源,加强图书资料建设。

6.要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逐步建成教学必需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一批校内、外实践基地,保证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7.要注重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竞赛项目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8.凡学科交叉的新专业所设课程,各相关学院必须承担教学任务,各类实验室、资料室和教学设施都必须向相关专业开放。

9.新专业要严格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活动,规范教学管理,做好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设本科专业评估和省政府学位办组织的学士学位评审工作。

四、其他说明

在尊重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相关职能部门帮助相关专业科学定位,实施分类建设。保证新设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引导传统学科专业调整专业定位或建设思路,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综合考虑培养方案论证、专业综合评价、新专业评估、学位评审等因素,坚持扶优、扶特、扶强,引导全体教师本着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附件:西安文理学院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附件:

西安文理学院专业设置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估标准

评估分值

备 注

 

1.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20分)

*11

专业设

置布局

(5)

◆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或区域重点支持产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对接本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或基础产业。

◆专业设置是否属于国家或区域紧缺专业或新兴专业。

◆专业设置是否具有鲜明的行业属性,有利于区域或行业内高等教育校际专业布局的优化。

 

近年来报考率和就业率低的专业,教育部门明令限制招生专业设为否决条件

国家或区域布点过度的专业设为否决条件。

 

12

专业办

学定位与思路

(5)

◆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学校的专业布局战略,持续性发展。

◆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学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有利于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有利于优势专业群形成并推动学科发展。

◆专业设置是否有利于推动学校专业建设,有利于本校办学实力的增强,有利于专业和人才培养特色生成。

 

 

13相关专业办学经验

(10)

◆有相关中、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依托。

◆相关专业办学历史长,办学经验丰富,形成了特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有较大社会影响。

◆相关专业提供了专业师资积累,实验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条件积累。

◆无相关专业办学经验,但属于市场急需新兴专业。学校积极筹备,具备了基本教学条件并具有可行的建设措施与方案,具备边开设专业边建设的条件。

 

 

2.专业设置硬件条件

(20)

21

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 10)

◆与专业核心课程配套的校内实践基地完备,设备先进,功能明确,具有真实(仿真)的环境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能够满足学生专业能力提升需要。

◆具备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场所与软硬件配套设备,满足理论融合实践的多种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22

校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条件

( 10)

◆拥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环境,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与产业实际。企业实践指导人员数量、素质能够满足学生实践要求。

◆具有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专业校企合作基础,形成相关机制,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产教融合趋势明显。

 

 

3.师资队伍条件

( 20)

* 31

专业教师团队

(12)

◆专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教师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具备六人(含)以上的专任教师队伍为该专业全职开课,专任专业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30%"双师型"教师比例≥30%

 

专业教师团队整体评价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作为否决条件

32

专业带头人

( 8)

◆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教学效果好。

◆与行业(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明显。

◆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成果显著。教学科研成果在同类院校或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承担一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

 

 

4.专业

人才培

养方案

( 20)

41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 6)

◆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以教育部2012年本科专业目录与介绍为依据,与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总目标相呼应,体现出了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能够立足行业或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人才培养规格是否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构建基于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三个方面设计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2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 8)

◆是否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开设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构建“行业规范与质量标准相整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是否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建设,整合优化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减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和碎片化现象。

◆是否建立以技术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实践环节,做到实践类课程四年不断线。

◆是否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43

人才培养模式

( 6)

◆是否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校企合作、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

 

 

5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论证

( 20)

51

人才需求调研

(10)

◆人才需求调研论证过程中,是否深入调查研究了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是否深入调查研究了行业、产业现有的人才结构现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区域人才需求状况;新兴产业或新兴科学技术对特定专业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规格要求。

◆有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就业岗位分析,薪资水平分析。

◆人才社会需求调研中进行了考生需求,考生与家长报考意愿分析。

 

 

52

专业需求论证

(10)

◆专业社会需求论证、市场调研是否充分、调研资料数据是否翔实、调研态度与结论是否客观,调查与论证方式是否科学。

◆是否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对专业所对应行业企业发展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人才需求现状、企业技术及装备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等进行研究分析。

◆是否准确把握与专业相关的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准确把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

 

 

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技六路1号 电话 : 029-88240306